
综合《华盛顿时报》网站,《星条旗报》网站 10 月 12 日报道,美国空军上将威尔斯巴赫公开表示,中国的核力量增长速度被严重低估,预计到 2030 年,中国将拥有 1500 枚核弹头乐配网,与美俄处于同一水平。

这一言论引发广泛关注,但背后却隐藏着美军高层一贯的政治操作:通过渲染外部威胁,推动自身军事项目的预算和战略部署。
中国核力量的发展真的如美军所言构成"威胁"吗?
这一警告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?

首先,威尔斯巴赫的警告基于五角大楼此前报告中的预测,与" 2030 年中国核弹头将达到 1000 枚"的数据相一致。
然而,这些预测的真实性值得商榷。
根据国际权威机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(SIPRI)的统计,截至 2022 年,中国的核弹头数量约为 350 枚,远低于美俄。
相比之下,美国拥有 5177 枚核弹头,俄罗斯则达到 5459 枚,二者现役部署的核弹头均超过 1700 枚。
乐配网
即便按照美军所谓的" 1500 枚"预测,这一数字仍显著低于美俄现役部署和库存总量。
更重要的是,中国的核政策与美俄形成鲜明对比。
中国始终坚持"不首先使用核武器"的原则,核力量定位为"最低限度自卫",以确保国家安全的基本需要。
而美国则奉行"先发制人"核战略,持续升级"三位一体"核打击能力,并扩展其全球反导系统。
美军在渲染中国核力量增长的同时,刻意忽略自身核武库规模和战略进攻性,这一选择性操作显然是为了服务于其政治目的。
威尔斯巴赫的警告最终指向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"金穹"计划。
这一计划脱胎于上世纪的"星球大战"项目,旨在通过太空轨道部署拦截系统,实现对洲际导弹的全程拦截。
美军高层通过夸大中国核力量威胁,试图制造危机感,为这一耗资巨大的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和政治倾斜。
这种策略并非首次出现。
长期以来,美军习惯于通过渲染外部威胁推动军备项目,尤其是在预算紧张或政治支持不足的情况下。
此次借"中国核力量"炒作为"金穹"造势,本质上是通过制造"中国威胁"的假象,掩盖自身扩军备战的真实意图。
中国的核力量发展始终保持高度的理性与稳定性。
中国明确承诺"不首先使用核武器",并将核力量严格控制在"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"。
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,也与美俄等国的进攻性核战略形成鲜明对比。
在当前美国强化亚太地区军事部署、推进前沿威慑的背景下,中国有必要确保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可靠性,以防止潜在对手因误判而冒险发动冲突。
这种调整完全是基于防御需求,而非追求与美俄的"核军备竞赛"。
对于我们来说,理性看待中国核力量的发展,清楚认识美军炒作的政治目的,才是应对这一舆论攻势的关键。
中国的核力量不仅是国家安全的可靠保障,也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支柱。
在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乐配网,中国的自信与底线从未动摇。
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